成語解釋
毛:地面上生長的谷物、草木。原指不種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涼、貧瘠或沒有被開墾的地方。也作“不發(fā)之地”。
成語出處
《公羊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喪人,錫(賜)之不毛之地。”
成語用法
不毛之地偏正式;作主語、賓語;形容荒涼或未開墾的土地。
成語例子
南方不毛之地,瘴疫之鄉(xiāng);丞相秉鈞衡之重任,而自遠(yuǎn)征,非所宜也。(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十七回)
日語翻譯
不毛(ふもう)の地(ち),なにも生(は)えないところ
其他翻譯
<法>terrain stérile,improductif <déser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