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游在孝宗乾道元年(1165)四十一歲時,買宅于山陰(今紹興)鏡湖之濱、三山之下的西村,次年罷隆興通判時 ,入居于此。西村的居宅,依山臨水,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。他受了山光水色的陶冶,心情也比較舒緩,所以自號漁隱。在家住了四年,到乾道六年他離家入蜀 。四年中寫了幾首描寫村居生活的《鷓鴣天》詞。
這首《 烏夜啼 》詞,雖然也寫村居生活,但與上述《鷓鴣天》詞不同期:是他從蜀中歸來,罷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再歸山陰時寫的 。他這次歸山陰,從淳熙八年(1181)五十七歲起到十二年六十一歲止,又住了五年 。他在淳熙十六年寫的《長短句序》,說他“絕筆”停止寫詞已有數(shù)年,因此詞作于這幾年中是當(dāng)可確定的了。而這首詞的詞境之美,自然與山陰居宅的環(huán)境有關(guān)。
陸游是個愛國志士,不甘過閑散生活,他的詩詞寫閑適意境,同時又往往帶有悲慨。而這首詞卻有些不同,整首都寫閑適意境,看不到任何悲憤之情。所以必須要結(jié)合陸游的身世和思想,從詞外去理解他并不是真正耽于詞中的生活,這一時的閑適,反而讓人去試著探究深藏于作者心中的憂國憂民之情。詞寫于初夏季節(jié)。上片起二句 :“紈扇嬋娟素月,紗巾縹緲輕煙”。 以兩種生活用品來表現(xiàn)季節(jié)。第一句寫美如圓月的團(tuán)扇,第二句寫薄如輕煙的頭巾,這都是夏天所適用的。扇美巾輕 ,可以驅(qū)暑減熱 ,事情顯得輕快 ?!案呋比~長陰初合,清潤雨余天。”這二句寫景,也貼切季節(jié)。夏天樹陰濃合,梅雨季節(jié),放晴時余涼余潤尚在,這都使人感到寬舒。這二句使人想到王安石《 初夏即事》“綠陰幽草勝花時”的詩句,想到周邦彥《 滿庭芳》“午陰嘉樹清圓。地卑山近,衣潤費爐煙”的詞句。景物相近 ,意境同樣很美;但王詩、周詞,筆調(diào)幽細(xì),陸詞則表現(xiàn)出清疏、自然。
下片起二句:“弄筆斜行小草,鉤簾淺睡閑眠。”
由上片的物、景寫到人,由靜寫到動。陸游的有關(guān)寫字的詩 ,如《草書歌》、《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 》、《醉中作行草數(shù)紙》等,大多都是表現(xiàn)報國壯志被壓抑,興酣落筆,藉以發(fā)泄憤激感情的,正如第二題的詩中所說的 :“胸中磊落藏五兵 ,欲試無路空崢嶸。
酒為旗鼓筆刀槊,勢從天落銀河傾 。”在這里,作者卻以寫字表現(xiàn)閑適之情,淳熙十三年作于都城的《臨安春雨初霽》中的“矮紙斜行閑作草”一句,正和這里的詞句、語意接近 。醒時弄筆寫細(xì)草,表示閑適;醉眠時掛起簾鉤,為了迎涼,享受陶淵明《與子儼等疏》所說的 :“五六月中北窗下臥,遇涼風(fēng)暫至,自謂是羲皇上人”那樣的樂趣 ?!案鼰o一點塵埃到,枕上聽新蟬”,正是瀕湖住宅的清涼 、潔凈的境界。使人很明晰到感受到這一份閑暇。明顯不同于往日作者的壓抑、苦悶。
這首詞只寫事和景,不寫情,情寓于事與景中。使讀者在情景交匯中體會到作者的這種流暢、舒適的情懷。上下片復(fù)疊,句式完全想同,故兩片起句都用對偶。情景輕快優(yōu)美,筆調(diào)清疏自然,是陸游少見的閑適詞。居宅依山傍水、風(fēng)景美麗如畫。作者不禁釋懷,將昔日的抑欲苦悶一并拋到腦后,融入大自然的清新、閑適之中。表現(xiàn)出作者壯志未酬后的閑居生活。
實屬難得。作者于淳熙八年初歸山陰的夏天,寫了一首《北窗》詩:“九陌黃塵初暮忙,幽人自愛北窗涼。清吟微變舊詩律,細(xì)字閑抄新酒方。草木扶疏春已去,琴書蕭散日初長 ?!镀魄肌放R罷搘頤久,又破銅半篆香 ?!币饩澈瓦@詞十分相近,可以窺見作者這時期的心態(tài)?!扒逡魑⒆兣f詩律”,更可探求這詞風(fēng)格形成的一些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