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一:蟬。
第一首詩首二句寫思婦醒時情景,接著寫她的夢境,是倒裝寫法。
她一覺醒來,只見斜月透進碧紗窗照到床前,境界如此清幽,心頭卻無比寂寞,更有那秋蟲悲鳴,催人淚下;她的淚水早已沾濕了衣襟。
剛才在夢里,不是分明地見到關(guān)塞了么?那“關(guān)塞”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。因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。心頭一喜,快,趕上前去吧!可是,到良人所駐防的金微山迷失了方向,連路也找不著了。一急,就此醒來。金微山,即今阿爾泰山,是當時邊關(guān)要塞所在。
詩人以飽蘸同情之淚的筆,寫出了她的一片癡情。
第二首寫思婦心潮起伏,一夜不眠,她看到夜靜無云,她聽到鴻聲斷續(xù)。鴻雁,向來被認為是替人捎帶書信的,因此,她便由鴻聲而想到要郵寄征衣,但寄到哪兒去呢?本想寄到遙遠的居延城(在今新疆),誰想到,如今那兒又在移軍。怎么辦?真叫人愁緒萬般,坐臥不寧。
初、盛唐時,國力強盛。詩歌里洋溢著高昂、樂觀情調(diào)。中唐詩的基調(diào)開始轉(zhuǎn)為低沉了。就這兩首詩而論,從閨中思婦的悲愁惶惑里,使人看出了邊關(guān)動亂不寧的影子。
從風格方面來看,盛唐氣象,往往貴在雄渾,一氣呵成。而中晚唐作品則講究用意用筆的曲折,以耐人尋味見長。象這二首中,“夢里”句是一折,“不知”,又是一折,如此回環(huán)曲折,方將思婦的心情極細致地表達出來?!熬友映峭狻本湟嗍乔鄣膶懛?,出于讀者意料之外。特別是加深了主題,豐富了內(nèi)涵。
二首均有聲有色,有情景交融之妙。用字亦有講究。如用一“藹”字,表現(xiàn)月光深暗,創(chuàng)造氛圍。用一“靜”字,顯示夜空的冷寂,并襯托出下面的“鴻聲”清晰,女主人公則惟聞此聲,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滿腔心事。
(錢仲聯(lián) 徐永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