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世紀初,大量五代寫本被發(fā)現(xiàn)于甘肅敦煌莫高窟(又稱千佛洞)。隨之而重
新問世的唐五代民間詞曲,或稱為敦煌曲子詞,或稱為敦煌歌辭。它們是千年
詞史的椎輪大輅,內(nèi)容廣泛,形式活潑,風格繁富,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濃郁
的生活氣息,反映了詞興起于民間時的原始形態(tài)。敦煌詞的輯本,有王重民的
《敦煌曲子詞集》,饒宗頤的《敦煌曲》,任二北的《敦煌歌辭總集》等。
【注釋】
①近水楊寧益《零墨新箋》考證《菩薩蠻》為古緬甸曲調(diào),唐玄宗時傳入中國,
列于教坊曲。變調(diào),四十四字,兩仄韻,兩平韻。②休:罷休,雙方斷絕關
系。③參(音申)辰:星宿名。參星在西方,辰星(即商星)在東方,晚間
此出彼滅,不能并見;白天一同隱沒,更難覓得。④北斗:星座名,以位置
在北、形狀如斗而得名。⑤即:同“則”。
【品評】
此詞寫愛情的盟誓,充滿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熱情。它以不可實現(xiàn)
之事,示不可變異之心,新穎潑辣,奇特生動,表現(xiàn)了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堅
貞不渝。漢樂府民歌中有一首《上邪》:“上邪!我欲與君相知,長命無絕衰。
山無陵,江水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?!逼涿馀c構(gòu)
思或為此詞所本。但《上邪》是一位女子對“君”剖白心跡,此詞中的誓言發(fā)
自男方抑或女方,卻任人想象,因而更見靈動活潑。不言而喻,此詞的抒情主
人公是在兩情最為濃烈與熾熱的歡娛之際向?qū)Ψ疥愒~的。發(fā)愿于“枕前”,表
明他們是已結(jié)連理的伉俚。而所發(fā)誓愿多達“千般”,則見出主人公發(fā)愿時為
激情所驅(qū)滔滔不能自已,作者再現(xiàn)于筆端的只不過是其中的片言語罷了:他
時而指譬日月星辰(“白日參辰現(xiàn)”、“北斗回南面”、“三更見日頭”),
時而引喻河流山川(青山爛、黃河枯),時而又從生活中信手拈來實例(“水
面上秤錘浮”),而它們無一例外,都是絕無可能出現(xiàn)的自然現(xiàn)象,借以比況
拳拳愛心的堅貞不渝,是極為確切而又富于聯(lián)想的。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詞,而
直接托出喻體,一氣排開,直貫到底,不稍停頓,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際留下鮮
明而又深刻的印象。這正是此詞在藝術上顯著特點。同時,此詞無意象文人詞
那樣追求含蓄蘊藉之致,其抒情方式以直率、熱烈、大膽、潑辣見長,遣詞造
句亦不假雕飾,形同白話,充分表現(xiàn)出民間歌辭的拙樸、自然的本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