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出自《穆天子傳》——“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,西王母為天子謠,天子答之?!蹦菚r,西王母唱給周穆王聽的,便是這支《白云謠》。
有時覺得,一些文字真的是越古越好。比如這支先秦時代的歌謠,就滿滿流淌著旺盛的元氣,雖然面對的是悲歡離合,卻格外清亮豁達。
尤其是最后兩句,將子無死,尚復能來?
如果你未曾死去,是否能夠再次重來?
對于生死這樣的大事,那時的人也不過是一語輕輕道出,平然的讓人心驚,完全不像后來,對死亡有諸多忌諱,不愿輕易提及,以一種虛弱的態(tài)度對待。
所以看見百度詞條里,關(guān)于這句話的譯文,我就忍不住笑起來——“祝愿大王您長壽,下次有機會再來做我的客人吧!”
失盡原詩的神韻,將好好的境界弄得狹窄不堪。
我一直喜歡簡潔而又情深意長的句子,所以讀著《白云謠》,只覺口齒含香,眼底生云?,F(xiàn)代人總愛用十句話重復一個意思,而古時人往往用一句話,就涵蓋了多重意義。并且這些來自上古的筆墨,總是與天地風光相連,個人的喜悅與悲傷在這片自然風光里,也隨之無限廣闊起來,似重又輕,似有還無,宛如春天的花事,應承因緣,來去都能夠爛漫無邪。
不知它的作者是誰,名姓早已湮沒在歷史深處,唯有字句代代流傳,光亮不滅。比之物質(zhì)構(gòu)成的肉身,來自精神層面的文字顯然更具備神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