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經(jīng)》中寫到“鼠”的有五首(《小雅·雨無正》“鼠思泣血”之鼠通癙,未計),除此詩外,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為痛斥或驅(qū)趕的對象,確實“老鼠過街,人人喊打”,自古而然。而此詩卻有所不同,偏偏選中丑陋、狡黠、偷竊成性的老鼠與衛(wèi)國“在位者”作對比,公然判定那些長著人形而寡廉鮮恥的在位者連老鼠也不如,詩人不僅痛斥,而且還要他們早早死去,以免玷污“人”這個崇高的字眼。至于所刺的“在位者”是誰,所刺何事,雖曾有過多種說法,但已無法考實,翻開衛(wèi)國的史冊,在位者卑鄙齷齪的勾當(dāng)太多,如州吁弒兄桓公自立為衛(wèi)君;宣公強娶太子伋未婚妻為婦;宣公與宣姜合謀殺太子伋;惠公與兄黔牟為爭位而開戰(zhàn);懿公好鶴淫樂奢侈;昭伯與后母宣姜亂倫;等等。父子反目,兄弟爭立,父淫子妻,子奸父妾,沒有一件不是丑惡之極、無恥之尤。這些在位者確實禽獸不如,禽獸尚且戀群,而他們卻是骨肉相殘。此篇詩人咬牙切齒,是有感而發(fā)。
此篇三章重疊,以鼠起興,反覆類比,意思并列,但各有側(cè)重,第一章“無儀”,指外表;第二章“無止(恥)”,指內(nèi)心;第三章“無禮”,指行為。三章詩重章互足,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,這是《詩經(jīng)》重章的一種類型。此詩盡情怒斥,通篇感情強烈,語言尖刻;每章四句皆押韻,并且二、三句重復(fù),末句又反詰進逼,既一氣貫注,又回流激蕩,增強了諷刺的力量與風(fēng)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