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持正是兩宋之交的人。此詞錄存吳曾《能改齋漫錄》卷十六,博得蘇東坡嘆賞,故此詞當(dāng)作于徽宗朝以前。
詞寫的是汴京上元之夜燈節(jié)的情景 。北宋時代,“太平日久,人物繁阜”,“時節(jié)相次,各有觀賞”,元宵自然也就成為隆重的節(jié)日之一,尤其是在京師汴梁。孟元老的《東京夢華錄》對此有詳細(xì)的記載,北宋的著名詞人柳永、歐陽修、周邦彥等都寫過詞來歌詠上元宵佳節(jié)盛況。
詞采取由遠(yuǎn)而近的寫法,從天空景象和季節(jié)入手。
“星河明淡”二句,上句寫夜空,下句寫季節(jié)。上元之夜 ,明月正圓,故“星河”(銀河)顯得明淡。此時春雖至,但余寒猶存,時有反復(fù),故春意忽深忽淺。這二句寫出了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。
“紅蓮”這一句轉(zhuǎn)入寫燈 。“紅蓮”即借指扎成蓮花狀的燈。陳元靚《歲時廣記》引《歲時雜記》說:“上元燈槊之制,以竹一本,其上破之為二十條,或十六條;每二條以麻合系其銷,而彎屈其中,以紙糊之,則成蓮花一葉;每二葉相壓,則成蓮花盛開之狀。
燈其中,旁插蒲捧荷剪刀草于花之下 。”這就是紅蓮燈的形狀和制作方法 ?!凹t蓮滿城開遍 ”,這一句“開”字又從蓮花自身生出 ,花與燈兩種意思相關(guān),這種手法寫給人以快樂的美感。
“禁街行樂”二句,寫京城觀燈者之眾,場面之熱鬧 。“禁街”指京城街道。元宵夜,老百姓幾乎全部走到街頭,去行樂看熱鬧,以致于弄得到處灰塵滾滾;而仕女們的蘭麝細(xì)香,卻不時撲入鼻中,使人欲醉。“暗塵香拂面 ”句,兼從蘇味道詩與周邦彥詞化出。蘇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詩云 :“暗塵隨馬去,明月逐人來。”周邦彥《 解語花·上元 》詞云:“人影參差,滿路飄香麝。”作者把蘇詩與周詞意思糅為一句,這樣一來加大了句子的容量,也正因如此詞意的酣暢則有所遜色 。“皓月隨人近遠(yuǎn)”句。即化自蘇詩的“明月逐人來”。此時作者把視線移向天上 ,只見一輪皓月,似多情的伴侶,“隨人近遠(yuǎn)”。明月隨人這種現(xiàn)象 ,常人亦有所感覺,但經(jīng)作者灌入主觀感情,飾以新巧之筆 ,便見不凡。蘇東坡讀到這句時曾說:“好個‘ 皓月隨人近遠(yuǎn) ’!”大概就是欣賞它筆意之妙。它與上句“暗塵香佛面”結(jié)合起來,寫出兼有人間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。上片用此句結(jié)束,使詞境有所開拓、對比,確是成功的一筆。
下片又筆鋒一轉(zhuǎn)寫燈節(jié)的熱鬧。而筆墨著重于描寫君王的游賞 ?!疤彀膂椛健比?,旨在寫皇帝坐在御樓上看燈 ?!蚌椛健笔窃鼰艟暗囊环N。這種燈具是把成千上萬的彩燈,堆疊成一座像傳說中的巨鰲那樣的大山(“天半”形容其高),也叫“山棚”、“采山”。譬如《東京夢華尋 》載:“大內(nèi)前自歲前冬至后,開封府絞縛山棚,立木正對宣德樓?!薄傍P樓兩觀”即指宣德樓建筑,那是大內(nèi)(皇宮)的正門樓 ?!稏|京夢華錄》“大內(nèi)”一節(jié)云:“大內(nèi)正門宣德樓列五門,門皆金釘朱漆,壁皆磚石間,鐫樓鳳飛云之狀,莫非雕甍畫棟,峻角層榱;覆以琉璃瓦,曲尺朵樓,朱欄彩檻,下列兩闕亭相對,悉用朱紅杈子 。”從此書的記載來看,“鳳樓”就是宣德樓,“兩觀”就是它的東西兩“闕亭 ”?;实圩跇巧峡吹剑椛缴锨f盞的彩燈,璀璨輝煌,使他感到十分悅目賞心,故曰“光動鳳樓兩觀 ”。宋代皇帝一般是垂下簾子來觀燈的,例如《東京夢華錄 》又云 :“宣德樓上,皆垂黃緣簾,中一位乃御座。用黃羅設(shè)一彩棚,御龍直執(zhí)黃蓋掌扇,列于簾外?!薄皷|風(fēng)靜、朱簾不卷”句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而有了“東風(fēng)靜”三字,則自然與人事相交融的境界全部體現(xiàn)出來了。
“玉輦將歸”三句,寫皇帝御駕回宮 ?!稏|京夢華錄》又云 :“至三鼓,樓上以小紅紗燈球緣索而至半空,都人皆知車駕返內(nèi)矣 ?!边@時候,樓上樂隊高聲吹奏管弦 。鼎沸樂聲 ,仿佛從云外傳來。這就是“玉輦將歸,云外聞弦管”的意思?!罢J(rèn)得宮花影轉(zhuǎn)”,這句話是說臣僚跟著皇帝回去 。正像《東京夢華錄》“駕回儀衛(wèi)”節(jié)說:“駕回則御裹小帽,簪花乘馬,前后從駕臣僚,百司儀馬,悉賜花 。”蔡偹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一中也說:“國朝宴集,賜臣僚花有三品:⋯⋯凡大禮后恭謝,上元節(jié)游春,或幸金明池 、瓊林苑,從臣皆扈蹕而隨車駕 ,有小宴謂之對御(賜群臣宴),凡對御則用滴粉縷金花,極其珍巧矣 ?!睆倪@些記載可以看出皇帝回宮時,臣僚們帽上簪著宮花,因而在彩燈映照下,花影也就跟著轉(zhuǎn)動了。這樣寫臣僚跟著歸去,是很生動的。此風(fēng)至南宋猶存。如《武林舊事》卷一“恭謝”節(jié)描述說 :“御筵華,百官侍衛(wèi)吏卒等并賜簪花從駕 ,縷翠滴金,各競?cè)A麗,望之如錦繡。⋯⋯姜白石有詩云 :‘萬數(shù)簪花滿御街,圣人先自景靈回;不知后面花多少,但見紅云冉冉來?!边@些記載可與此詞互相驗證。
這是一首描繪時節(jié)風(fēng)物的詞 。這類詞比較難寫,南宋的張炎曾慨嘆 :“昔人詠節(jié)序,不唯不多,付之歌喉者,類是率俗 ?!保ā对~源》這首詞也難說有很高的藝術(shù)成就,因為它留有蘇味道詩和周邦彥較多的痕跡 。但這首詞提供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風(fēng)俗情景,特別是皇帝觀燈的場面,可以與史籍相印證,有認(rèn)識歷史價值。本詞繼前人處亦能有所變化,描寫也比較生動 。還應(yīng)該指出 ,用此調(diào)填詞是作者的首創(chuàng)(見《能改齋漫錄 》),平仄聲韻,都很妥貼,創(chuàng)調(diào)之功,不應(yīng)埋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