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詞主旨即是“歸去來”。蘇軾之愛陶淵明,在于欣賞他的棄官歸隱。蘇軾在仕途中挫傷累累,太需要解脫,“歸去來”便是他撫慰心靈的最佳方法,逃避現(xiàn)實(shí)的最佳途徑。全詞從未歸以前之誤、去彼來此之急寫起,一直寫到歸來游賞之趣,田園之樂,及家人相聚之歡,最后以隨緣自適作結(jié),寫得周到而渾成。盡管詞意全系出自《歸去來辭》,但抒寫的是自己的懷抱,與胸中無此境界,徒以檃括為趣不同。
陶淵明《歸去來辭》的文字,可說非常精練,沒有一句廢話。在這種情況下要加以檃括,有著相當(dāng)高的難度,非一般人能為之。蘇軾檃括此作的高妙處,在他融合了《歸去來辭》的“序”與“正文”的精旨。譬如,《哨遍》的首句“為米折腰”,概括了陶淵明史傳的可靠記載;次句“因酒棄家”,凝縮了“序”文的“公田之利,足以為酒,故便求之”等語;第三句“口體相交累”,從“序”一下過渡至“正文”,除了味道不變,甚至還有導(dǎo)入主境的妙效。所以說,蘇軾改寫《歸去來辭》,實(shí)際是一種藝術(shù)創(chuàng)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