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李曾伯[宋]
楊柳依依拂短亭,看看飛絮又成萍。老來世味都嘗遍,不待鄰雞喚夢醒。
- 李曾伯[宋]
所寓皆同一旅亭,紛紛萬事細如萍。醉翁能解邦人樂,時一中之勿太醒。
- 李曾伯[宋]
手挼巖菊嗅寒香,陡覺輕飚透薄裳。自是蒼官添老色,不因青女眩寒妝。新篘未熟啜茶去,晚稻才收種麥忙。原學老冢惟苦懶,荷鋤歸去臥斜陽。
- 李曾伯[宋]
十載肝油駐漢關(guān),勛名高壓峴南山。雨滋萬頃春犁樂,月淡三邊夜柝閑。為小朝廷留宿望,升真學士重崇班。九重銀信知非遠,白玉階前一武間。
- 李曾伯[宋]
向來荊楚說邊州,人士今夸樂國游。千里潢池自交擾,一江漢水獨安流。兵無敢惰身為率,民有獨饑惠亟赒。陰德活人無量大,不須香火祝王侯。
- 李曾伯[宋]
東皇妝就牡丹天,來獻蓬萊不老仙。耆舊喜增羊祜傳,蠻夷欣問晉公年。休懷苕水清風適,且醉檀溪綠草邊。原向衣冠圖上看,銀屏千歲映貂蟬。
- 李曾伯[宋]
誰知匕箸落轟雷,三月新城兩月圍。吉語雖傳淮鶴捷,驚心幾動海鷗機。公毋夸伐稱全璧,我為憂疑已佩韋。何處無魚堪薦飯,不須跕跕看鳶飛。
- 李曾伯[宋]
中流岌岌此舟同,對越皇天只寸衷。今夜千艘趨險進,明朝萬馬舉群空。將軍爭上平戎捷,老子慚無守塞功。局面莫貪邊用利,共思穩(wěn)著待西風。
- 李曾伯[宋]
天稟銀河一派清,藹然中外播休聲。金城方略今充國,斜谷規(guī)模舊孔明。屈久轡絲勤使指,再須班筍著宗英。九重側(cè)席親賢切,有詔西南起老成。
- 李曾伯[宋]
幾載星軺惠漢關(guān),埴培壽脈一分寬。數(shù)絲鶴鬢因民白,一片鷗心為國丹。綠野高風雖獨慕,黃花晚節(jié)正爭看。動名麟閣清芬在,且伴松椿傲歲寒。
- 李曾伯[宋]
春來便擬問歸津,轉(zhuǎn)眼江流若許深。六十歲翁窮塞客,八千里路故鄉(xiāng)心。鵑啼月樹添征思,鵲語風檐悮好音。只有云山遮不斷,夢隨栩蝶過家林。
- 李曾伯[宋]
杜鵑一自聽天津,南北紛紛患轉(zhuǎn)深。備謹徹桑征戍事,憂形恤緯老臣心。驚聞邊信多蠻語,喜動鄉(xiāng)情帶楚音。若得君王放歸去,便陪蓮社訪東林。
- 李曾伯[宋]
怪得檐頭鵲語頻,好音催召幕中賓。喚回難塞三更夢,趁取鶯花二月春。車法陣圖留后效,囊封諫草看前陳。退朝若訪孤山去,尚有疏梅可寄人。
- 李曾伯[宋]
君見淮頭尚可為,勿言蚌鷸正相持。再三國計當加備,第一人材最切時。而目山林還爾我,精神帷幄舍渠誰。登樓若也披輿地,為借前籌試及之。
- 李曾伯[宋]
我學言詩詩不奇,蔣君言命卻能詩。歲寒如許松不改,春信未來梅已知。丘壑何如歸去好,江湖終匪老來宜。辰州極去湘南近,辦取柴桑三徑資。
- 李曾伯[宋]
昔插金蓮醉五泉,與君抵掌共談天。蜀山歷遍數(shù)千里,荊渚重逢八九年。了為丹砂行作吏,我無金鼎可求仙。更憐不是春風手,雪意垂垂送去船。
- 李曾伯[宋]
渡江華閥尚氈青,人物林中早有聲。官轍久更諳世路,邊籌熟試洞戎情。整鑣向闕人多羨,出幕持麾古所榮。盍為王言留禁闥,美才可止僅專城。
- 李曾伯[宋]
自屈星屏佐碧油,艱危同濟此風舟。平山楊柳留佳話,庚嶺梅花想勝游。公到玉階宜抗論,我尋畫舸便歸休。他時若訪無真里,野水中間一白鷗。
- 李曾伯[宋]
夜宿三家市,晨征十里程。竹輿沖霧去,草屐帶霜行。無犬花村吠,有雞茅店鳴。湖南真樂土,鄰柝莫相驚。
- 李曾伯[宋]
平生足始涉南方,邸舍稀疏驛路長。尚隔三州才嶺峰,更行幾日是瀟湘。家人轉(zhuǎn)苦禁秋熱,輿從常催趁曉涼。識破浮生等羈旅,強加餐飯莫悲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