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鄭獬[宋]
秦氏無過一再傳,欲圖萬里據(jù)秦川。漢家只在芒山下,卻謂金陵五百年。
- 鄭獬[宋]
四海龍蛇日沸騰,秦皇萬世欲相承。漢家王氣芒山起,卻事東巡鑿秣陵。
- 鄭獬[宋]
始飲秦淮水,已湔京洛纓。自嫌塵土跡,恐污江山清。太虛淡秋影,霜物尤疏明。擬問白云公,貰此秋巖耕。
- 鄭獬[宋]
春入關山亦未遲,苧蘿山下見西施。不羞白發(fā)欺雙鬢,且對清尊插一枝??v落不隨流水去,僅開惟有白云知。何須惆悵無人賞,自有春風二月時。
- 鄭獬[宋]
高枝重欲折,霜老裂丹膚。試剖紫金碗,滿堆紅玉珠。根雖傳大夏,種必近仙都。題作江南信,人應賤橘奴。
- 鄭獬[宋]
貞觀得奇士,子孫宅荊土。一家五百口,六世同所處。
- 鄭獬[宋]
尚書蔡公在廊廟,器業(yè)文章第一人。繡墩賜坐議大政,天子稱之社稷臣。渥洼遺種出驥子,才生七日超其群。蔚如長松倚絕壁,灑落不雜人間塵。東風共醉杏花下,滄波浩蕩天地春。近者諸公薦御史,宰相未識真麒麟。卻借朱袍下南國,畫船醉眠官不嗔。吾徒對酒共嘆息,破車快犢誠雜馴。陳蕃高才雖少對,辟書聊慰汝南民。溪山見君亦須喜,飛云遮路迎車輪。朱云風采久寂寞,豈宜遠處滄海濱。
- 鄭獬[宋]
湖上秋風滿,歸懷豈易寬。身隨秦樹老,夢入浙江寒。為客久應厭,到家貧亦安。石房舊書在,重拂綠塵看。
- 鄭獬[宋]
湖山天下之絕境,群山繞湖千百重。碧筍四插明鏡外,此閣正落明鏡中。綠波一穗掃沙尾,擁門盡是紅芙蓉。清香斷處接蒼靄,綠蘿攀樹登高峰。當軒不置窗與檻,湖光山翠還相通。側耳似聞天上語,接手便欲翻長空。忽疑躍入畫屏上,但覺毛發(fā)生清風。光景動蕩失天地,直與顥氣爭雌雄。君何容易得此處,著意鑱鑿由天公。西湖雖然多佳境,游人到此景遂窮。昔日郎官退居此,足踏藤履手攜筇。時陪金壺宴親舊,船飛兩楫如歸鴻。溪魚鮮白玉膏脆,林果紅熟燕脂濃。揮弄清泉倚蒼石,當時即是神仙翁。又況諸子盡奮發(fā),綠袍照爛時相從。我來登覽但嘆息,有家不得居江東。至今此景常入夢,尚有清氣留心胸。屢蒙書尾追拙唱,強臨紙札誠難工。湖山有靈必見笑,便與棄擲無留蹤。直須收拾買鄰舍,兄乎異日能相容。
- 鄭獬[宋]
西湖頻送客,綠波舟楫輕。春入蘿徑靜,浪花翻遠晴。
- 鄭獬[宋]
數(shù)畝低田流水渾,一樹高花明遠村。云陰拂暑風光好,卻將微雨送黃昏。
- 鄭獬[宋]
平生負高節(jié),至死寸心丹。明主雖容進,孤臣豈易安。神歸嵩岳黑,人哭洛川寒。不識平津面,臨風亦涕汍。
- 鄭獬[宋]
大策三千字,朝廷耳目醒。高名動牛斗,直氣破雷霆。美行皆成法,閒談盡可銘。悲哉真玉樹,風雨一飄零。
- 鄭獬[宋]
車馬少行跡,鄰僧為掩門。飛泉鳴似雨,老竹瘦於孫。幽鳥靜相語,晚花寒亦繁。主人雙綬重,游客倒金樽。
- 鄭獬[宋]
浮屠藏家多在山,飛舟跨海煩往還。不如廣師開此堂,清曠不減山中間。前有怪石天所鑱,莓苔模糊蒼鬼顏。我時跨馬來扣關,訪師對石終日閒。
- 鄭獬[宋]
河南少尹鬢如絲,甪里先生是吏師?;ㄏ路叛靡蛟嚲?,竹間留客為尋棋。年勞只許鈔書數(shù),月俸長留買藥資。已說開春須上表,終南山下乞分司。
- 鄭獬[宋]
闌干徙倚未能眠,云破初開碧玉天。滿地雪花寒不掃,恨無明月對嬋娟。
- 鄭獬[宋]
寄臥丞相廬,東軒富修竹。如對古賢人,高標鎮(zhèn)浮俗。露氣沃人清,煙色沾衣綠。丹鳳何時來,瘦損瑯玕玉。
- 鄭獬[宋]
野思不可收,瞥若孤云生。船頭插芳草,閒踏飛花行。春江搖夕陽,綠波鱗鱗明。更欲待潮歸,高城聞鼓聲。
- 鄭獬[宋]
飛雨淙淙萬弩奔,雨馀氣象變朝曛。長虹掛雨出青嶂,落日翻光燒赤云。得水跳蛙惟召鬧,投林棲雀自求群。欲尋方外無窮樂,更滿梨花四五分。